返回主页

学院公告

青松动态

首页 > 青松动态

稻盛和夫:我人生巨大的财富,就一句话

时间:2023-03-09 阅读量:387

 

 

导读:

“南无、南无,谢谢!”这句祈祷词小孩也很容易记住。这句话开启了我的信仰,在我身上培育起感谢之心。

把这句话挂在嘴上,无论对谁,无论什么事,好事当然,即使碰上坏事,照样心存感谢,养成这种心态,才能坚守正道。

也就是从那以后,这句话就埋入了我的心田,成为我人生的巨大财富。



01
对未来抱有希望、乐观开朗,是让工作和人生变得更好的首要条件

 

在京瓷的创业期,我把自己称为“做梦的梦夫”,不断地向员工诉说自己的梦想。至今我仍时刻不忘追逐梦想,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灵。

 

回顾过往,我开始意识到描绘美好梦想的重要性,是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

 

那是日本战败后的第三年,我居住的鹿儿岛市内还是一片焦土。我上学的高中校舍,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屋。

 

由于离海岸很近,可以从正面看到樱岛的火山喷烟。高中的国语老师是一位浪漫主义者。平时讲课经常使用有名作家的小说作为题材。

 

有一次,他突然说了一句:“我每天都在恋爱。” 我听得莫名其妙,他解释道:

 

“我每天都骑自行车上下班,一路上欣赏樱岛,每天都在跟樱岛谈恋爱。樱岛那雄伟的身影、火山喷出的滚滚烟雾,这热血沸腾的景象令我心驰神往。” 

 

战后贫困破败,饭还吃不饱,老师却在描绘美好的梦想,给我们学生带来了希望。

 

受到他的影响,我也明朗起来,我觉得应该努力描绘美好的梦想,用这样的态度来度过每一天。当然现实绝非一帆风顺。

 

回想我的青春时代正是一个挫折连着一个挫折。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度过了充实的人生,就是因为受到了这位国语老师的影响。

 

人生本来就充满美好的希望。只要能不忘描绘梦想,心存浪漫,秉持积极的思维方式,那么就能开拓未来。

 

即便在充满挫折的青少年时代,我也没有忘却梦想,始终怀抱希望。

 

我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因为秉持了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

 

我经常说:“不管遭遇怎样艰苦的状况,也绝对不能对自己的人生和企业的将来持悲观的态度。

 

虽然现在面对艰难困苦,但是要持有“今后的人生一定是一片光明!”“自己的公司一定会成长发展!”这样积极的思维方式。

 

不能发牢骚鸣不平,不能怀有阴暗忧郁的情绪,更不能怨恨、憎恶、嫉妒。这样负面的思想,会让人生暗淡无光。

 

人生过得幸福的人,都持有积极的思维方式。

 

即便别人看来是灾难般的境遇,他们照样乐观开朗,积极面对,甚至把灾难看作促使自己成长的机会,因而心存感谢。

 

抱这种心态,人生就会时来运转。世上的一切现象,都是由自己的心灵和思维方式招致的。

 

因心灵的状态,即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就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变。

 

这是非常单纯的道理。对未来抱有希望、乐观开朗、积极行动,乃是让工作和人生变得更好的首要条件。

 

 

 

02
不管遇到好事或坏事,都要感谢

 

祸福如同交织的绳索——坏事好事交替发生,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因此,好也罢,坏也罢,晴天也好,阴天也好,一概怀抱感谢之心。

不仅幸运时,即使遭遇灾难,也要说声谢谢,表示感谢。好歹现在自己还活着,上苍还让自己活得好好的,就冲这一点,也该感谢。

我常在内心告诫自己,只要实践这一条,就能提升自己的心志,走出开启幸运的第一步。 

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管是晴是雨,都不忘感谢,人要达到这种境界简直太难了。

碰到灾难,你说这也是修行,也该感谢,人家哪有这样的情绪。“为什么就我这么倒霉!”不仅不感谢,还要怨恨,恐怕这就是人性吧。

那么,好运惠顾,事情一帆风顺的时候,感谢之心就自然而生了吗?那也未必。“好事!那是我该得的,理所当然。”——人往往这样想。

“这点好处怎么够!”——还一心想得寸进尺。人一起贪念就把感谢丢在脑后,也从此远离了幸运。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我们必须用理性把这句话灌进自己的头脑。即使感谢的情绪冒不出来,也要说服自己。

就是说,随时都准备说一声“谢谢!”持有这种心态非常重要。

困难来了,那是成长的机会,应该感谢。好运降临,更是难得,当然也要感谢——时刻准备说“谢谢!”有意识地在自己心中预留感谢的空间。 

进一步,还可以这么去想:感谢来自于满足,不满足不会产生感谢之心。但是,满足不满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多的就满足,少的就不满足,问题有这么单纯吗?从物质层面讲也许如此,但是,得到相同的东西,有人不满足,有人却很满足。

有人所得不多却很知足,有人无论得到多少,永不知足。有人老是忿忿不平,有人却总是心满意足。

因此,归根到底,这是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是一个心态问题。不管物质条件如何,只要具备感谢之心,就能品味满足的感觉。

 

03
度过严酷人生的秘诀:“愉快”地接受灾难

 

就像我反复讲过的,我们的行为当然会造业。造业的最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想法和念头。这样的业将决定我们的命运。

我们所造的业,一定会以某种形式呈现出来,这就是命运。也就是说,这样的业造就了我们的命运。

人总是会在人生的某些时候遇到一些挫折,但这和活在现世当下的我们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由我们在自己不知道的过去的某一世,在世界上造的因缘,或者业所造成的。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某些无法预知的挫折,这些挫折一般被称为“灾难”。这些灾难往往避无可避。如果想要避免,就只有现世活着的时候努力心怀善念。

但即便如此,无论我们怎么努力,由于过去的某些业障太深,有些灾难还是会无可避免地出现。

但实际上,就是在遇到这种灾难的时候,人才能彰显出真正的价值。每当遭遇灾难,大家都会痛苦纠结,坐立难安。

如果我们每天看报就会知道,人生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其中当然有很多是这个当事人的责任,因为他犯了某些罪过。

但实际上,还有一些灾难和这个人本身并没有关系,有时候即便没有作恶也会遇到灾难。

所以,在遭遇灾难的时候,如果立身处世的方法不对,会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大体上,遇到挫折时,这个挫折往往还会进一步带来其他挫折。要怎样做才能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我有一个“不传之秘”,在这里透露给大家。

这个方法不仅对大灾大难有用,对小的灾祸也有用,甚至对称不上灾难的挫折也有用。哪怕是生病这样的小事也管用。

这个方法就是当我们遭遇灾难的时候,要感到高兴。虽说要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可能有难度,但至少要努力让自己高兴起来。 

高兴是需要理由的,为什么要高兴呢?因为灾难可以消业。

大家能理解吗?

在过去积的业消失的时候,灾难就会发生。这个发生,意味着“结束”。过去造的业消失了,不会再呈现出来。

如果不发生灾难,业是不会抵消掉的。 

例如,生了一场大病,必须为此感到高兴:“还好,还只是这种程度的病,只要动手术就可以活下来,太幸运了。” 

就是说,出现这样的现象,意味着过去的业被抵消掉了。所以,只要没有因此死去,就应该想:“还算不错。”就是说,要以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思维方式去面对。 

所以,当遭遇灾难的时候,要向好的方向去解释,这个方法非常重要。

“啊,还好,很幸运,只是这种程度的灾难就结束了。”只要这样去想,就能心生感谢。这样的话,事情到这里就了断了,挺过了这场灾难,往后就顺畅了。 

大家能理解吗?虽然命运是存在的,但命运不是宿命。

我们必须在现世创造新的因。也就是说要在现世造业,不是造恶业,而是造善业。这一点非常重要。


04
这句话是我人生巨大的财富

 

在我上小学之前,那是战争时期,在家父出生的偏寂的山村深处,住着我的几位亲戚,他们偷着信佛。


在日本明治时期,“废佛毁释”的政策使佛教受到了镇压,他们将佛龛和佛像藏在山里一家偏寂的房子的壁橱里。将信仰佛教活动保护且留传下来的,就是这些偷偷信佛的人。

家父带我去过那位亲戚的家,按照从前的传统,我们提着一盏灯笼,步履艰难地走在漆黑的山路上,最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深山里一间破旧的房子前面。

进去一看,那里坐着一位僧人打扮的人,在念佛诵经。在他的身后,站着五个双手合十的孩子,他们都是小学生。

那位僧人对家父说:“这孩子已经得到佛的认可,以后不用再来了。”说完后,他又面对着我,说:“孩子,今生今世,只要你还活着,你就要念诵:‘南曼、南曼,谢谢!’每天向佛表示感谢,绝对不能忘记呀。

念佛时吟诵的“南无阿弥陀佛”,用鹿儿岛方言说就是“南曼、南曼”。

然后,那位僧人又对家父说道:“如果这个孩子能照我的嘱咐去做,他的人生会很顺畅。”最后,他用眼神示意我们:“你们可以回去了。”

直到现在,对我来说,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照着那位僧人的嘱咐去做,一直坚持到今天,从不间断。

现在,我皈依到禅宗的佛门之下,取得了僧人的资格。

不过,禅宗里并不教大乘佛教里的“南无阿弥陀佛,谢谢”这样的内容,也不唱净土真宗的“南曼、南曼,谢谢”。

但是,早晚两次,在家吟诵禅宗经书的时候,最后,我一定会说一声“南曼、南曼,谢谢”。

现在依然如此。这种感谢之心一直保持到今天,我想,正是这种虔诚的感谢之心造就了今天的我,造就了今天的京瓷公司。

我拜访欧洲的教堂,为教堂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动,这时候我也会情不自禁地念诵这句话。这句“祈祷”的话语,已经超越宗教、宗派,融入我的血肉,已经成为渗入我内心深处的“心灵的口头禅”。

“南无、南无,谢谢!”这句祈祷词小孩也很容易记住。这句话开启了我的信仰,在我身上培育起感谢之心。

把这句话挂在嘴上,无论对谁,无论什么事,好事当然,即使碰上坏事,照样心存感谢,养成这种心态,才能坚守正道。

也就是从那以后,这句话就埋入了我的心田,成为我人生的巨大财富。

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年轻时还饱受挫折。像我这样的人,居然在企业经营领域有了一定成就,可能就是因为我理解了这句话,并时时将感谢之意挂在嘴边。

 

 

05
让人生误入歧途的元凶往往是成功和赞美

  

如果缺乏谦卑,感谢之心是无法萌生的。

事情进展稍微顺利,加上周围人的吹捧,内心就会动摇,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到处乱飞,这就是一些人的本性。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傲慢,对别人也会采取蛮横无礼的态度。

让人生误入歧途的元凶,并不一定是失败和挫折,而往往是成功和赞美。

我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南洲翁遗训》(南洲翁是西乡隆盛的别号,这部遗训是在其去世之后由后人收集整理而成。——译者注),时不时都会打开来读上几段。

在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爱己为最不善也。修业无果、诸事难成、无心思过,伐功而骄慢生,皆因自爱起,故不可偏私爱己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爱己,即只图自己顺心而从不顾念他人,这种私心最为不善。修业无果,事业无成,有错不改,居功自傲,这些均由过分爱己而导致,所以决不能做这种自私自利之事。” 

并且在《南洲翁遗训》中接下来还有下面这段话:“观古今人物,事业初创其事,大抵十之成七八,余二三终成者稀。盖因初能谨言慎行,故功立名显。然不觉爱己之心,恐惧慎戒之意弛。骄矜之气渐涨。恃既成事业,苟信己万般皆能,则陷不利而事终败,皆自招也。故克己,人未睹未闻处慎戒也。”

也就是说,在事业始创时能够取得成功,但是能够继续将这种成功保持下去的人屈指可数。

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功成名就后不知不觉生起爱己之心,开始骄傲、得意忘形起来,陷入过度自信当中,最终导致失败。

所以,想实现真正的成功,就必须认真奉行自律和自诫。

西乡隆盛想要告诫我们的是,为了取得成功,并让成功能够得到永续,我们必须永远保持谦虚坦荡的胸怀。 

自从我于1959年创建京瓷以来,为了手下的员工、为了给予我各种支持和帮助的人们,也为了我们的客户,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一直努力工作至今。作为辛勤耕耘的回报,京瓷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于1971年成为了上市公司。

作为一家创业12年就成功实现了上市的企业老板,因此我赢得了来自媒体和周围人的赞誉与夸奖。

实上在那个时候,我也确实正如西乡隆盛所说的,开始变得骄傲和得意忘形起来。

我的脑袋里装的全是诸如“这是一家以我为核心的公司,当初完全是靠了我掌握的技术才得以起步,并且为了公司的发展我没日没夜地作出贡献,因此我理应得到更高的赞誉,获得更好的待遇。” 

然而我很快就意识到了,就算京瓷的成功是基于我的才能,但是也绝对不可将这种才能化为私有。

就算我作为一名经营者,将京瓷这家企业引向了成功,但是这只不过是上天凑巧选中了我,赋予我经营才能,以便让这种才能能够“为世间和众人发挥作用”,因此任何想要把自己的才能化为一己私有的想法都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如果我得到了上天所赐予的才能,那么就只能将这种才能用来服务企业的员工、客户以及全社会。所以我不仅不能为已有的成功而感到骄傲自满,反而还要更加谦虚,更加努力奉献。

也正是由于我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够谨怀谦虚,与公司员工们一道继续辛勤奋斗,最终成就了京瓷今日的辉煌。

在中国的古籍《书经》当中,有“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

自古以来,骄傲自满者往往都会遭受惨重的失败,而能常怀谦虚之念,一心“利益他人”者则多能收获圆满的幸福。

因此这句古语所蕴涵的道理超越了时代,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也依然适用。我觉得,现代社会混乱的根源就在于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谦虚,满心自私自利的利己念头。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恩自己现在能够得到的一切,追求“谦虚心怀”,并以此为本,更加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去。

我坚信只要这样去做,不仅个人绝对能够获得更加幸福的人生,同时当前这个混乱浑浊的社会也多少将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06
当下极度认真、专注就是最好的精神修行

 

始终心怀感谢,谦虚律己,同时不忘对他人施以关爱和善意。这样的心态就是吸引美好现实的原因。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埃伦在其著作《原因与结果法则》一书中,做了以下论述:

“有一种倾向,(中略)不管是眼前的目标,还是人生的目的,心灵纯洁的人总是远比心灵肮脏的人更容易达成。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虽然头脑并不聪明,也说不上有多能干,但是,他们以纯粹的动机发起挑战,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了大家都认为难以完成的工作。

另一方面,才华出众的人制定了缜密的计划,却不能顺利推进。

因为不管多好的计划,如果其动机源于邪念,那么即使获得一时的成功,这种成功也无法持续。

那么,净化心灵、美化心灵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眼前应做的工作。

全身心投入工作时,怨恨他人、憎恶他人的杂念就不会浮现。犹如禅僧坐禅一般,当下的心灵会变得纯洁、美好。

为了磨炼心灵,我们没有必要特地去坐禅,没有必要居深山。

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埋头工作获得的收获不止于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灵就能得到净化。

而当心灵处于纯粹状态时,人就能触及所谓的“宇宙真理”,也就是触及事物的本质。

可以说,这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

社交媒体

  • UMT教学中心

    UMT教学中心

  • 青松商学Tsingsong

    青松商学Tsingsong

  • 青松商学

    青松商学

  • UMT教学中心视频号

    UMT教学中心视频号

我们的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启迪科技大厦C座

联系人:胡老师

电话:18901122790

电子邮件:Tsingsong2020@163.com

>> 课程咨询

Copyright 2019-2020 北京青松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03750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1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