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25 阅读量:132
罗斯柴尔德曾说过: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足够的谨慎,才能创造巨额财富;但要守住这些财富,则要付出10倍于创造财富所需的才智。换成大白话,就类似于咱们常说的“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看看当下乃至未来几年,也许我们真到了“守江山”的时刻,相比以往“财富增值”的执念,现在思考如何避免风险,守住基本盘,不让自己穷回去,也许才更接地气、更有意义。是时候把我们过往的各种习以为常,切换成“守成”模式了。
01
关于消费:守住钱包,少花钱,多存钱
9块9的风吹进了星巴克,尽管是折扣叠加红包,但最终还是让这个骄傲的咖啡品牌不再任性;海底捞支起了早餐摊,卖起了5毛钱一个的包子,一副服务周到、价格亲民“两手都要硬”的架势;价格一直比麦、肯更高的汉堡王,也架不住推出了“9.9汉堡”,瞬间让竞争对手的“1+1套餐”不香了……从去年的“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到如今各大品牌“穷鬼套餐”遍地开花;从消费者的“嘴巴硬”,到商家们的“身段软”,无不指向一个扎心的真相,都别装,消费在降级,在持续降级。
前段时间,北京某餐饮店推出“3元半自助”早餐,顾客只需消费3块钱,就能任意狂炫店里的各种自助粥品和饮料。活动推出后,早餐店几乎天天爆满,座无虚席。为了赶上限时的“半自助早餐”,不少年轻的上班族竟然自愈了“周末懒床症”,连周六周日也不放过,早早起床杀过去,就为这一口(这个价)。想象一个略显夸张的场景:早餐3元自助,午餐团购10几元工作餐,晚上再搞个9.9汉堡,打工人朴实无华且极具性价比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除了吃,其他很多方面也同样肉眼可见的消费降级中,举个最真实的例子,K哥身边很多所谓的中产男士,剪头都不再去美发沙龙花大几十、一两百找首席Tony、总监David了,而是跑去超市门口找20元一位、5分钟完活的快剪了。女士们也是一样,高档护肤品平替、大牌服装平替、奢侈包包平替等等,各种“平替”大行其道,在小红书搜索“平替好物”,笔记数量高达80万+,这些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环球同此凉热,国外也在流行“Undercosumption Core”(低消费核心),即一种更倾向于理性和节约的消费方式,倡导大众只购买生活真正需要的物品,而不再盲目追求面子、品牌溢价,积极拥抱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各种宣传和网络营销不断裹挟。凡事皆有两面性,这也许是消费降级带来的一个好处:让人更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必要,什么是欲望。毫无疑问,在当前大环境下,尽量存钱,守住钱包,满足刚需,戒掉各种不必要的欲望,才是人间清醒,才是真正王道。
02
关于投资:最好的投资,就是少投资
著名金融学者香帅在《钱从哪里来5:微利社会》一书中,提到“微利社会”这一概念,并认为社会已发展到了“利润微薄”的阶段。这里我们可以具象一下,看看上面提到的“3元半自助”早餐,和各种9块9包邮和促销,就能想象当中的利润该有多“微”了。
现在的真实情况是,各领域的时代红利和行业红利都已消耗殆尽,还想着像以前一样,抓个机会随便做做就能赚大钱、赚容易钱的可能已基本不存在。与此同时,社会财富分配呈现K型分化加剧的态势。就在前几个月,瑞士银行发布2024年全球财富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内地成人人均财富为7.97万美元,同比上升5.3%;而人均财富中位数则为2.75万美元,同比上升0.7%。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速,我们的财富中位数都远低于平均值,也就是说,少数人掌握的财富总量越来越多,普通人的数据,是被这些少数人“平均”后,拉起来的。同样,各行各业的利润回报率也呈K型分化。只有极少数拥有强大资源、或特殊优势的产业和企业,还拥有较高的利润,而大多数企业的利润都非常低,甚至是负利润。赔本赚吆喝,硬着头皮亏钱维持运转的企业不在少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这种情况下,在普通人所能触达到的世界,哪里还有什么好的投资。今年低利率国债成为投资香饽饽,遭大众疯抢,上线即秒光。大额存单也成了众人争抢的投资标的,同样供不应求,甚至网上还出现了“代抢”的黄牛。这些都从侧面说明,市场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优质的投资品种,现在最好的投资就是不投资。大家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忘掉“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句话吧,毕竟我们不是巴菲特。
03
关于工作:好好工作,好好赚钱
俞敏洪说过:“当一个人面临生存问题,先活下去再说。只要这份工作不玷污你的人格,只要可以给你带来一份收入,你可以先做。”从某个角度来说,现在就到了“先活下去再说”的关键时刻。K哥劝各位一定要珍惜自己现在的工作机会,不要这不满意那不顺心,也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作为创业者,K哥可以负责任地说,外面真没什么好机会了,老老实实打工,也许是度过这段艰难时光的唯一正确选择。
K哥一个EMBA的同学,今年38岁,之前是某500强企业的总监,年收入过百万。去年5月份被裁,一开始通过猎头物色新机会,谈过几家因薪水不达预期而告吹。再后来,猎头那边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就自己在网上投简历,薪资要求也是打折再打折,但面试的机会还是很少,而且还是一些没什么规模的小公司。无奈,在巨额房贷和生活开销的压力下,最后以1万月薪进了一家小企业。然而在这家公司刚做了3个月,该公司资金链就出现问题,发不出工资。同学再次失业,一直到现在还没找到下家,每天都压力山大,人也苍老很多。
成年人的世界,都远比看上去的更脆弱。所有的光鲜亮丽,美满和睦,可能都会随着一场失业,一次裁员而烟消云散,土崩瓦解。当前阶段,最好的投资就是好好工作,收收心,降低预期,活下去就是最大的胜利。
04
关于鸡娃:与其鸡娃,不如低成本富养
“好崩溃,高考后才知道妈妈连1万都拿不出”,前段时间不少社交平台被这个帖子刷屏。一位高三学生高考结束后,规划了自己的暑假旅行,制定了上大学所需的手机、电脑等物品采购清单,只等妈妈转账就能按计划行动起来。但没想到妈妈却说“现在家里揭不开锅,根本拿不出1万块钱”,让这位习惯了以前的“有求必应”的准大学生,一下子无法接受,陷入崩溃之中。
“鸡娃”现象在中国很多家庭普通存在,“月薪5万,撑不过孩子一个假期”一类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和网络。稍微有点实力的父母,都习惯了为孩子各种砸钱,砸钱上1小时大几百块钱的1v1补习班,砸钱花几百万买30多平的学区“老破小”,砸钱每年几十万上贵族私校。好像哪一步不做,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就会影响孩子的前途。但这样的砸钱投资,真的会有等比例回报吗?
K哥有个邻居,两口子做生意,儿子三年级的时候转入私立学校。最近几年,这位邻居生意失败,赔了不少钱,生活压力很大,高昂的学费也无力支付,只好又把孩子转回到普通公立学校,孩子一下子无法适应现在的教育环境,成绩和心态都变得很糟糕,出了不少问题,让邻居一家懊悔不已。
尽最大努力,帮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每个父母都会有的正常想法。但如果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名义,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甚至透支个人或家庭未来的行为,就未必是明智之举了。尤其在大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阶段,家长更应该考虑清楚,如何教育孩子、投资孩子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除了跟风式无休止的砸钱外,其实还有很多同样有意义、甚至更具性价比的教育方式,比如多陪伴孩子,多带孩子户外远足,多和他们一起读书、看展、参加公益活动等等,这些也是既能开阔眼界,又能陶冶情操的“平价富养”好选择。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当前的变化,尤为剧烈,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在变化中保持稳定,即使没有获得,也尽量不要失去;即使没有前进,至少也不能掉队。只要手里还有筹码,人还在牌桌上,就都还有机会。但如果好不容易拥有的,在巨大变动中轻飘飘地失去,甚至一夜回到解放前,那再想赢回来就非常困难了。因此,未来5年,稳住别乱,留得青山,应该是所有人的当务之急。
Copyright 2019-2020 北京青松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03750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17721